近日,广东佛山。在广台高速43公里处一岔道口,违章频发近62万人被罚。众多车友指出标线不明,如果不提前预判就要被罚。佛山交警部门指出:道路标志线是经过验收合格后投入使用的,并且在岔道口之前都有提示。
一大早,就看到这个新闻上热搜了,不少网友都不约而同评论说:好家伙,印钞机都没你印钱快!
很显然,媒体的报道引发了很多网友(特别是司机)的共鸣。一直以来,一些地方的交通标线存在不清楚、不明显的现象,有的还被指就是为了“执罚”创收而设置的。
佛山的这处岔道口,到底是咋回事,恐怕还需要上级部门或第三方机构进行公开透明的调查和评估,给出一个明确的说法。
不过,仅仅一个高速路口,就有62万人被罚,罚款金额据称高达上亿,而实测更是显示,3分钟便有27人违章,即便从常识判断,就知道不正常。
相关部门回应称,道路标志线是经过验收合格后投入使用的,并且在岔道口之前都有提示。或许都是真的。但所谓“验收”,是由谁来做的呢?所谓“合格”,是否真的合格呢?所谓“提示”,是否清晰、明显,足以让过往司机做出明确的判断和及时的反应呢?
即便道路标志线是经过验收合格的,也不见得就一定是合规合理的,就无须调整。如果说一个两个司机没留意违章了,属于他们个人的问题;可那么多司机都在这里“栽了跟头”,似乎就不那么简单了。至少说明,道路标志线并不那么清晰,没有起到维护正常交通秩序的作用,反倒添了乱。
道路标志线存在隐患,不仅损害了司机的利益,同时更是可能带来事故风险,必须引起重视,不能不当回事。
而对某些部门将“执法”异化为“执罚”的讨论,也常有发生。佛山的情况暂时没有权威结论,我们暂且按下不表,只是泛泛地说说这种现象吧。
曾几何时,某省会城市一交警每月纠违量最少被通报。当地交警大队的告示牌上写着:“四月份,我中队民警人均纠违数为全支队最少(163例/人)已被通报,希民警加大照像机抓拍和开具通知书力度。”对此,不少网友表示“不能理解”,有人质疑“传说中交警开罚单有任务难道是真的?”(《新快报》)
相信不少人都遭遇过比较憋屈的挨罚经历。比如,在某个路段突然大幅降低通行限速,让司机措手不及;再比如,有交警不是疏通、指挥交通,而是躲在暗处偷拍……
交警自称“执法”,网友质疑其“执罚”。从理性和“讲证据”的角度看,交警的理由很充分,起码我挑不出太多的毛病。然而,从常识和感性的角度,我却无法反驳网友的质疑。特别是通报中“希民警加大照像机抓拍和开具通知书力度”的要求,更是让人浮想联翩。
法律赋予交管部门的行政处罚权只是一种手段,其真正目的还是为了实现良好的交通秩序。但有些时候,两者却倒了过来,“执罚”成了目的,“执法”成了手段。在实际操作中,两者很难分出界线,“执法”就是“执罚”,“执罚”就是“执法”。前者是某些执法部门的理解,后者是被罚款对象的无奈;前者是某些执法部门拿来付诸行动的,后者是受到质疑后拿来搪塞公众的。
然而,“执法”和“执罚”还是必须有个明确的界线。否则的话,“执法”只能沦为搜刮钱财牟取私利的工具,不仅无益于维护正常的公共秩序,反而会损害法律的严肃性和执法部门的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