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要闻:从背着农药桶变为手握操纵器的“飞手”,乡村振兴增添新动能

来源:新闻晨报 发布:2022-07-09 05:36:10


(资料图片)

定位、装药、起飞、喷洒……日前,枫泾镇新华村稻田基地上空,一架植保无人机正按照预设航线来回穿梭,施肥作业。无人机操控员任师傅站在田埂旁,一边操纵着遥控器,一边仔细观察无人机的喷洒轨迹。“以前,在水稻施肥和防治病虫害季节,我们都是背着喷雾器在田间忙活,工作量大而且效率还不高。”上海道收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雪峰告诉记者,自从用上了植保无人机后,他们一天就能完成100多亩的施肥工作。“这飞机既能施肥又能施药,而且作业质量也有保障,为我们节省了不少成本。”

王雪峰的合作社今年共种植了1291亩水稻。起初,水稻病虫害管理、施肥是让他最为发愁的事。随着承包的稻田越来越多,用工成本高和用工难的问题也越发凸显出来。这位70后的新农人,早些年无意间接触到了无人植保机。他发现无人机的学习门槛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高,于是便萌生了当“飞手”的想法。就这样,王雪峰参加了区农校组织的培训班,并顺利考取了“飞手”证。两年,他先后花费了10多万,购买了T30和T40两架无人机。“刚开始使用无人机,大家都会过来围观,觉得很新鲜。”其中也有不少人议论,觉得喷撒农药、下肥料达不到人工的效果,对植保无人机的作业质量议论纷纷。

站在田埂边的王雪峰指着眼前绿油油的水稻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这片田大概有200多亩,如果要一天之内撒好肥料,需要请2个人,一个人撒50包(5000斤),每包20多元,全部花费下来就得2000多元。但是用植保无人机操作,一个上午就能完成。像打药,10个人200亩地打一整天,200元一个人是至少的。植保无人机的话一天下来保守估计就得400多亩,而且还节省人工。”

就因为看到了植保无人机的优势,这两年,王雪峰不仅自己飞还“鼓动”身边的农户一起学,前前后后引进门的“飞手”就有好多位,操作无人机的任师傅就是其中之一。“植保无人机依托导航系统,能够按照规划路线自主行进,实现精准作业。操作起来其实很方便,效率是人工作业的10多倍。”任师傅介绍说。

这些年,王雪峰的合作社陆续采购了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插秧机、无人机等农业机械,实现了从耕地到栽种,再到收割全过程的机械化操作。他合作社的发展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枫泾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据了解,目前枫泾镇水稻种植面积约3.64万亩,植保无人机已成为“大农户”手头一种必不可少的“新农具”。他们也正从背负着农药桶、肥料桶的农民,逐渐变为手握操纵器的“飞手”。他们高效精准地执行种植任务,不仅提高了防治效果和效率,还实现了农民增产增收,为乡村振兴增添了新动能。

相关新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