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盒是什么?盲盒背后的商业逻辑是什么?

来源:中国北京网 发布:2022-07-18 16:13:59

盲盒是什么?

盲盒起源于19世纪初的日本,每年新年,日本的百货商店都会将不同的商品随机挑选几种,放进一个纸袋里,以固定的价格销售,还为它取了个吉利的名字:福袋。

为何热衷于购买盲盒?

有分析认为,氪金属性、戳中萌点、定价适中、充分利用好奇心这几大属性是盲盒一出世就受到年轻人喜爱的主要原因。盲盒店相关负责人表示,盲盒的消费者以独生子女居多,追求陪伴感强烈,对有设计感、艺术性、有小确幸的点滴美好感兴趣。

北京大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博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临床心理科主治医师姜思思说:要理解疯狂购买盲盒的行为,就要理解人类主动行为背后的原理——“操作性条件反射”。

对于盲盒购买者来说,打开盲盒获得想要的玩偶是一种“奖赏”,会正强化购买盲盒这一行为。不确定的购买结果,就像以一定概率掉落的食物,使购买者无法判断行为与结果的关系,行为就有可能始终持续下去。

盲盒背后的商业逻辑

第一:他有超强粘性的核心消费群体

“盲盒”那么火,到底是谁买了?首先是那些粘性超强的二次元发烧友们,出于对手办的执念和对动漫周边产品的渴求。其次是具有收藏癖好的爱好者们,为了追求近乎完美的系列收藏,一次又一次地投入金钱来购买。最后是这两者的完美结合体,当仁不让地成为了“盲盒”最初的也是最忠诚的购买群体。而当这样一群人汇集到一起产生的裂变力量就毋庸置疑了,想想小米发烧友们,再想想现在的小米生态链,你应该就明白这个道理了。

第二:就是心理价格差背后的温水煮青蛙

喜欢动漫周边产品的人都知道,一个手办动辄几百块,高达上千元,虽然也有那些所谓某宝同款只要几十块钱,但一看品质都是没法与几百上千块钱的手办相媲美的。尽管价格很高,但发烧友们是从来不手软,该出手时就出手。但是,当“盲盒”的几十块钱出现并且质量还不错的情况下,发烧友的心理价格差就自然形成了。同样手掌大小的手办,原来可能要几百块,现在只需要59元,除了买还是买,而且还是买买买。这样,温水煮青蛙的效应就产生了。

媒体上说有一对北京小夫妻4个月花费20万买“盲盒”,还有一个60岁老玩家一年花掉70万买“盲盒”。你是不是很吃惊,看起来数字很吓人,不过你可以对比着思考你平时的购物习惯:如果让你一次性花费几万块钱去买一件产品,你肯定不愿意;但是如果让你一次性花费几十块钱去买一件产品,你可能毫不犹豫地就去买了,第一次买是尝试,第二次买是新鲜,第三次买就一发不可收拾了,到最后你发现一样花费了几万块钱。

敢不敢算一算你这一年来为某类产品花了多少钱?算出来,可能数字也会吓你一大跳。

第三:好奇之心,人皆有之

好奇害死猫。但人都是有猎奇心理的。尤其是在这个物质极为丰富的时代,人们越发追求所谓的个性化、新鲜感。而“盲盒”就持续不断地满足了这样一群人的心理需求。

“盲盒”里面的“隐藏款”“限量款”其实就很恰当地迎合了消费者的猎奇心理,因为人总会有一种“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潜意识,在收藏爱好者的圈子里面,更是如此。

从商业角度来讲,利用好消费者的好奇心没什么不好,反而能够倒逼产品更新迭代,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也正是人的好奇心,让众多IP变得有生命力,但也会有生命力长短之分。

第四:超强的产品库

很多人想要复制“盲盒”的营销思路,但是复制之前,请先慎重考虑一下你的产品sku的问题。对于“盲盒”来说,sku的强大,支撑了整个“盲盒”商业模式的关键链条。每一个盒子中的产品都是一个单一的sku,而不同的sku之间的差异化也足够明显,且内部操作成本低。举个例子来说,我们都知道芭比娃娃吧,盲盒里面的产品就像这个可以随时变装的芭比娃娃一样,装束、头饰、形状的稍微改变,就会带来整体形象的改变,也就变成了新的sku。而这也是为什么一个芭比娃娃可以让小孩子玩那么久都不会厌烦。而这样的生产力对于手办生产商来说,根本不是难题。

所以,从盲盒背后的模式中,我们可以总结看出,任何一家企业,你的产品要想真正的能在市场有一席之地,首先就是要找到你的精准用户群体,并且通过你丰富的产品链条设计,让用户可以实现重复消费。

相关新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