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最新:“自动泊车”赛道、有的企业已经悄悄抢跑

来源:新闻晨报 发布:2022-08-10 18:37:29

■罗佳明


【资料图】

新手上路,最害怕的是什么场景?

不是对速度的恐惧、不是错综复杂的路口,甚至不是蛮横无理的夹塞儿,而是停车。正因如此,停车场景(即自动泊车)也成为消费者期待最先实现无人驾驶技术落地的场景。

完美的泊车 需要几方协同?

要想实现一次完美的自动泊车并不容易,至少需要两方协同——车和停车场,

先说车的问题,车位狭窄深深地考验着新手们的停车技术。而最早普及的泊车辅助系统叫做APA自动泊车。在汽车低速巡航时,使用超声波雷达感知周围环境,帮助驾驶员找到尺寸合适的空车位,并在驾驶员发送泊车指令后,将汽车泊入车位,全程都需要驾驶员在车内手动干预,并且准确度和识别率不尽人意。

随后出现的是将泊车与道路、手机结合的第二代RPA远程遥控泊车,带来了更好的车位识别能力,同时很多车具备手机启动泊车功能,在车外不远处使用手机发送泊车指令,控制汽车完成泊车操作。

但在市场上,由于泊入率、遥控距离等问题,RPA的用户真实使用率也不高、产品的体验感较差,同时车辆也无法完全“脱手”,离用户心中的完美泊车相去甚远。

在场端,目前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应该是ETCP、捷顺等停车场服务商,他们通过蓝牙物联网技术对停车场进行数字化改造,实现车位的空忙闲智能管理和自动化停车费结算,劣势也相对明显——系统封闭、各自为政,难以与车端数据进行互通。

打通车端+场端、实现智慧停车生态闭环

消费者心中的自动泊车,是有专业的代客泊车解决所有的问题:当你下班后疲惫的驾驶车辆去一个大型商业体赴宴,出发前就可以提前了解一个附近停车场的相关情况,并选择一个作为导航的终点,进入停车场后无缝切换,不必在车位旁边花费大把时间腾挪转移,可以直接在商圈门口下车,吃饭、看电影,最终再召回车辆、无感支付顺利出库。

而要实现这些,势必需要打通车端+场端。

AVP这一技术路线,就打通了两方,主要包括车端智能、场端智能、车场协同。由车承担感知、定位、规划、控制等全部功能,场端智能是指由场端负责感知、定位、决策等,车辆仅负责运动控制;车场协同则是车和场各自负责部分感知和定位功能,车辆负责路径规划和运动控制,同时又由统一的云平台负责车位分配和停车路径规划。车辆基于高精地图和自身的能力,可以导航到非固定车位并自主泊入。

当然,目前AVP仍处于发展阶段。代表性的企业威马汽车,刚刚上线的威马“智慧停车”功能,初期用户提供出发前目的地停车详情查询,包括地址、开放时间、收费、车位空闲等信息,支持覆盖全国7000个停车场车位空闲数、收费标准等相关信息。

根据威马官方的描述,这个功能最终会实现为出行路线智能规划与导航,停车场室内高精地图导航,自主泊车及反向寻车功能,以及离场时的无感支付。打通停车中的每一环,并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闭环,这项功能不仅仅能满足新手司机对于“无感泊车”的所有幻想,对经验丰富的老司机来说也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APP+AVP用最快速度落地“智慧停车”

值得一提的是,威马这一套“智慧停车”系统采用的是APP+AVP的模式,依然将停车场查询、导航等功能放在手机APP端。

同时尽管当前车机迭代速率相对以往已经明显提升,但相较于APP的迭代速率及研发难度仍显高昂。在这个背景之下,用更快的速度实现完整的智能泊车,使用APP+AVP替代部分车机功能满足用户需求,同时加速车机智能研发迭代,的确是最优解。

此外在APP+AVP的模式下,用户对于APP的高频率使用,能够进一步提升威马与10W+用户之间的黏性,也有利于威马汽车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与用户体验,在用户运营的层面上又实现了双赢。

工信部数据显示,截止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七年位居全球第一,已经实现了“上半场”的小胜利,对于“下半场”的赛道,智能网联是公认的关键词。作为自动驾驶当中最重要的一个场景,自动泊车对于提升用户体验和彰显品牌研发实力都意义深厚,如今构建了泊车生态闭环的威马已经呈现抢跑趋势,未来这条赛道上还会有哪些精彩时刻,我们拭目以待。

相关新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