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这样的方式,“阅读”熟悉的五角场

来源:新闻晨报 发布:2023-02-19 05:30:46

近日,大隐•五角场人文讲坛第三辑第五讲“一名记者笔下的上海——《似是故人来》图书分享会”在大隐书局创智天地店举办。解放日报主任记者,上海市作家协会理事沈轶伦,结合《似是故人来》一书与创作时对上海街道的想法和感受,与读者一同分享藏在上海历史建筑中的人文故事。

一、被忽略的上海变迁

本次讲座的题目是《一名记者笔下的上海》,然而这一次的故事,并不是从大众所熟悉的所谓上海的市中心,包括上海永不拓宽的街道,徐汇、黄浦熟悉的淮海路、南京路以及租界地区道路等地方开始的。


【资料图】

沈轶伦老师从一次次不断考据的上海地理文史资料中意外发现,或许人们、包括很多述说上海故事的出版物都走入了一点局限。提起上海,不外乎法租界、花园、洋房,但这座没什么名川大山的城市,其历史人文底蕴,只是在这些地方吗?那近百年来风云变幻的近代史,以及中国作为传统的国家怎样与西方世界接轨,那些失败或成功的尝试,其实都在上海一处处不甚显眼的角落里,留下了足够深刻的痕迹。

本次图书会,是在坐落于五角场的大隐书局举办的。有多少人曾想过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这里叫“五角场”呢?有五条马路汇聚的五角场,原来不是那么热闹的,周边都是工厂,到市中心得坐55路公交车,就像“进城”似的。

讲座现场照片

从如今的五角场前往万达广场,要路过一条名为虬江的小河。百年前,从虬江到走马塘原本有一个会颠覆整片区域规划的计划。日军攻占此地时,曾把虬江路以南,走马塘以北区域作为日本殖民地,计划引入60万日本侨民。如果这计划实现,足以想象,如今的五角场大约也将变得面目全非,所幸抗战胜利,让这段历史只停留在了发黄的纸张上。

那不远处,有一段殷行路。那里本该有个殷行古镇,四百多年的历史足以留下无数令后人津津乐道的故事。曾经每逢夏天台风肆虐,镇上的农民们便颗粒无收,明朝时一位殷姓商人来到此地,开仓济民,感激其恩情的本地人们,便将镇子重名为“殷行”。而这座有着寺庙宝塔的繁荣古镇,终究随着日军的狂轰滥炸,被夷为平地。

打开尘封的史书,重看上海市中心外的条条道路与建筑,人们才能看到,这座城市历经了多少风雨磨难,才渐渐成长为如今这般繁华昌盛的模样。

讲座现场照片

二、从老城厢到新江湾

许多上海年轻人或许不太清楚,名为南市的老城厢曾是上海市中心,随着外国人在上海一块块割据租界,发展新的城市方向,老南市便渐渐没落了。自1843年上海开埠到1930年左右,近90年光阴,人们慢慢从外国人身上学来新的城市规划的理念、城市经营的想法,学着建电厂、水厂,包括马路上摊贩管理、菜市场设立,培养出现代城市发展的经验。这时民国政府拍板了:要发展出有别于南市地区的、属于中国自己的市中心。于是,五角场新江湾区就这么被选中了。

这是个持续近一个世纪的、极具野心且充满民族自豪感的计划,因为它,才有了现在的江湾体育场,有了杨浦图书馆,有了上海体育学院。位于黑山路的杨浦图书馆下面是水泥混凝土建筑,上面是中国传统宫殿庙宇式的房子,漂亮极了。设计师董大酉用设计改变杨浦五角场地区的风貌,革新了中国人自己对城市规划与建设的态度和方向。

再说上海体育学院,1930年落成非常轰动,天上有九架飞机飞过来庆祝,上海人的建设终于回到华人自己的手里。不是充满殖民地特色的十里洋场,是带着中国人自己想法的全新建筑。如今我们仍能看到五角场这边有许多国字头、政字头为名的路,饱含当初城市管理者的宏伟设想,希望上海人能有自己的街道。遗憾的是,大厦初成,日军便攻打过来,占为己有。抗战结束后董大酋带儿子经过时,江湾体育场一片荒烟蔓草。可见大的政治环境会对城市中的小街道带来非常大的影响。

三、一生所见的沧海桑田

鲜少有住在上海地区的名人提到对自己很重要的上海地标时,会讲到住的地方,演员奚美娟就是其中之一。她是一位老上海人,年纪不大,现今住在浦东后滩的地方。在她小时候,后滩是和朱家角一样的小镇,正所谓小桥流水人家。当时住在后滩的主要是两种人,一种是世世代代住在那边本地的川沙人,另外一部分则是木筏工人。弯弯曲曲的黄浦江水流或湍或缓,在陆地交通如此发达时,人们走交通运输总少不了竹筏与木筏。现在回望那段女孩们乘着筏去江心洗水果的岁月,简直像流逝在时代里的田园牧歌。

但这样的场景很快就被打破了,上海从工商业城市进入工业城市建设中,那时所有年轻人的梦想都是进工厂。奚美娟老师家附近也有一个国营工厂,上钢三厂,一步从农耕社会进入工业社会,在浓烟滚滚下,成为一名自豪的钢铁厂工人。可这也好景不长,随着90年代上海大型产业结构升级转移,大厂工人们突然不吃香了,纷纷下岗。原本自足的热闹小镇被时代淘汰,发达的交通让放筏工人也不会从那儿经过了。直到2010年因上海世博会对该地进行大规模动改拆迁,这里的城市建设才重新活跃起来。

人们常说沧海桑田,对于奚美娟老师来说,她这一生所见,大概足以称得上沧桑变化了吧。这不是一个人的历史,而是我们祖辈、父辈两三代人一同经历的巨大改变。当我们从历史出发,通过地理上的变化思考一个地区的时代变化,其变化带来的反思,对人的行为思想冲击是非常巨大的。而正是不同人面对冲击的不同态度,才逐步构成了属于一座城市的独特历史。

讲座现场照片

不光是这些地方,虹口、豫园等等地方,都有着独一无二的历史镌刻的痕迹。人们可以循着鲁迅先生走过的道路看看,也可以跟着《无名》《罗曼蒂克消亡史》等电影的脚步,回望历史。当人们带着这样一种历史感官看街道的时候,身上将同时具有空间地理坐标和历史坐标,那些本以为很熟悉的街道,会给每个人带来不同的感受。原来历史,就在我们身边如此直观地上演。

在接下来的每个月,“大隐·五角场人文讲坛”将陆续邀请陈丹燕、于是、徐震宇、李乃清、甘鹏、蔡哲轩、乔争月、陈楸帆等相关领域的作者、学者、译者,结合世界各国的所见所闻,通过对比的方式,展现上海、杨浦以及五角场的城市魅力与街区特色。

相关新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