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最新:从“书架”到“货架”,嘉定这个地方让你大开眼界

来源:新闻晨报 发布:2023-03-07 05:30:03

如何让更多的创新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3月6日,由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主办,上海市嘉定区政府联合主办的“中核集团第二届科技创新大赛(长三角赛区)复赛”在嘉定启动,一起来大开眼界↓


(相关资料图)

从谈“核”色变

到更多的应用场景落地

“核能供汽”、核电站里的可穿戴设备、“仿生技术机器人”……参赛团队天马行空似的路演竞技,让现场人员大开眼界。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核能供汽创新技术研发项目团队”带来的一座“桥”,可以让核能供汽更加安全、可靠。团队成员王立恒介绍说:“工业蒸汽的需求量非常大,但目前的解决方法主要还是靠燃煤、燃气来解决。我们纯绿色的解决方案,可以大大提升核能供汽的安全性。”

核能供汽项目

专注于仿生技术领域的朱冬晨团队,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仿生视觉系统实验室。“我们团队主要是研究机器人视觉和机器人方向的,结合人的生理学、机器人的工学以及计算机视觉,进行交叉应用。模仿人的眼球运动控制,包括人的全脑系统仿生,实现我们以视觉为主的、多模态的感知系统,并提供通用的、稳定的、普适的应用方案。”朱冬晨认为,该技术未来在智慧交通、高端智能制造和医疗健康领域将大有可为。“我们也希望借助这次比赛,让更多人了解我们的技术成果。”朱冬晨说。

朱冬晨团队

朱冬晨团队的仿生技术

据介绍,今年的参赛项目涉及领域范围较广,大部分是基于工业和民用技术研究,符合科研成果转化特点,具有明确的应用场景,受到大赛评委的肯定。

“核电站是高端制造的集大成者,但它不是唯一。我们生活中有方方面面的地方,都可以应用到核技术,比如说核医疗、饮用水的过滤等。”“中核创星”大赛专家评委江林认为,与去年首届大赛不同,今年高端制造和新材料的创新项目较多。作为评委,他更多地关注先进创新技术成果,怎么样向工业、民用和农业领域去转化,实现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推广。

据介绍,中核集团第二届科技创新大赛于2022年7月启动,大赛以“绿色发展,核创未来”为主题,共吸引来自中核集团内、外部的1000多个项目报名参赛。大赛遴选出的一批优秀的、高品质的创业项目,将有助于进一步挖掘、研判科技发展方向,凝聚和统筹协调科技领军人才力量,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

让科技成果

从“书架”走向“货架”

“关键核心技术是买不来、讨不来、要不来的。”中核集团科技质量与信息化部副主任刘革认为,上海科技实力雄厚、产业基础健全、人才资源集聚,中核集团“长三角核创空间”成立以来,中核浦原和中核八所较好地运营了“核创空间”,开展了科技成果转化孵化、基金投资等全方位的市场化合作。

“核创空间”作为嘉定区重要的创新创业载体之一,在战略发展新赛道持续发力,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动力。

核创空间

此次,黄远团队带来的“核电安全卫士”项目,是一套可以在核电站里使用的可穿戴设备及系统。“假使核电厂主要的试验和操作都使用这款产品,以一个核电机组60年寿期计算,我们能为核电站节约14.7亿元的人力成本。”黄远说。

时间回到3年前,黄远和其团队在仅仅十多平方米的公寓内,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也定下了首个研发产品的方向。“去年,我们通过首届大赛,团队成功进入了‘核创空间’孵化。目前产品的首个应用场景将在年内落地交付使用,预计今年的营收就可以达到500万元。”黄远说。

黄远团队正在开发智能可穿戴设备

“中核创星”大赛主办方代表、中核八所副所长黄裕澍表示,嘉定是科技创新的集聚地,“嘉定本身有很多的科研院所,尤其是嘉定在产业的布局上,跟我们集团有着非常广泛的产业对接空间。我们也希望能够通过这次大赛的举办,把好的项目落在‘核创空间’,能够更好地促进地方产业经济发展,实现双赢。”

嘉定因科技而兴、因创新而进。为了让创新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有效有机衔接,让更多的创新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多年来,嘉定区不断创新协同机制,以技术成果为纽带,积极布局新赛道、谋划新项目,形成了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合作共赢。

嘉定副区长李峰出席活动。

相关新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