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饴弄孙,颐养天年,这是很多退休老人的选择,可在周家桥街道春天花园,郑建英却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资料图)
朱阿姨是春天花园的一位独居老人,不久前刚做完支气管炎手术回家,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陆伟慧便带着慰问品上门看望。“谢谢你们一直惦记着,前几天你们刚给我拿了牛奶和水果,今天又来看我。”
朱阿姨的一番话让陆伟慧愣住了,要知道,这是居委会在朱阿姨出院后第一次上门,那么朱阿姨口中的上次是怎么回事?
原来,在朱阿姨回家的第二天,与朱阿姨结对的老伙伴志愿者郑建英就提着礼品,上门送上关心,还特意强调,自己是受居委委托,带着礼品专门前来看望的。
没想到自己的“谎言”无意就被“识破”,郑建英腼腆地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我是看他们太辛苦了,六七个干部要管理我们这么大的社区,每天忙得脚不着地,我作为不坐班主任,是真的了解他们的不易。所以,能帮他们分担一些就分担一些。”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郑建英第一次自掏腰包购买礼品上门看望与自己结对的老人。疫情解封首日,她便让老伴买来30板鸡蛋,分给所有“老伙伴”志愿者以及与结对的共计20名老人。
郑建英今年67岁,一头卷发尽显上海阿姨的时髦与精致,做起事来也将上海阿姨的热心周到、精益求精展现得淋漓尽致。
2016年,退休后的她搬到了春天花园,当时正赶上上海交通大整治,身为党员的她成为了志愿者之一。“当时也有犹豫,因为我这个人太容易有思想包袱,一旦接手一件事就会特别上心,要做就要做好。”
果不其然,“上岗”后的郑建英多了一份坚定、认真,而且凡是有人因事请假,郑建英总会成为最佳的替补人员。此后,从市民巡访员、不坐班主任,到垃圾分类志愿者、楼组长,在各个“岗位”上,郑建英总是能帮就帮。
“郑阿姨是我们的不坐班主任,但怕影响居委正常的工作节奏,并不常来居委会,但她总是再三叮嘱我们,只要有事情都可以打电话给她。”陆伟慧说道。
7年前,郑建英成为了“老伙伴计划”中的“小老人”,与5名高龄、独居、空巢“老老人”结对,从此,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慰藉,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便成为她的“生活日常”。
90岁的邬阿婆是郑建英的邻居,也是她的结对对象。考虑到老人年纪大、腿脚不好,上门慰问又担心老人着急开门而摔跤,心思细腻的郑建英每天都会在经过楼下时,抬眼看看老人家中的灯光,了解老人是否安好。
“那是4年前的一天,老人家里的灯没开,我心里就有点在意,第二天屋里依旧黑着,我就坐不住了,上去敲门没人开,我就赶快让居委会干部联系了老人子女,原来,老人患了癌症,被接到子女家里了。”郑建英回忆道。
后来,邬阿婆康复回家,郑建英第一时间买了鸡蛋和水果,以老年协会的名义,送去了自己的关心。“老人也需要被尊重,以居委会、老龄协会的名义送去关心,能让她们感受到来自社区与社会的、无时无刻的关心,她们的心也是暖的。”
不仅如此,只要郑建英在家,凡是听到邬阿婆家有什么风吹草动,都会立刻放下手中的活计,上门确认一眼。一次,有人上门安装网线,郑建英谨慎地询问完原因后,便陪着邬阿婆唠家常,直到网线安装完成,才随工作人员一道离开。“她年龄这么大,又一个人在家,家里来了陌生人总归让人不放心。”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帮助老人配药,陪着老人打点滴,支援65岁以上老人体检,甚至是帮助刚刚上岗的老伙伴志愿者分担工作,只要是大家需要,总能看到郑建英的身影。但这些,低调的郑建英从不主动为外人道。
平凡的坚守、执着的担当、无悔的付出……郑建英用自己的热心、爱心、暖心演绎了社区真善美,传递着社会正能量。“多年来,郑阿姨都是只做不说,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甚至很多事情都冲在我们前边,大大地拉近了我们与居民的距离。”陆伟慧说道。
清风徐来,花香如缕。谈起六年如一日坚守的动力,她回答得真挚质朴,“我是党员,而且在与老人结对的过程中,看到他们的笑脸,我觉得充实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