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那个小时候砸缸救人的司马光,成年后以另外两事载入史册,一是以保守派领袖的身份反对王安石变法,二是以文学家、史学家的身份主持编纂《资治通鉴》。
针对王安石提出的“民不加赋而国用饶”,司马光的反驳是:“天地所生财货百物,不在民则在官,彼设法夺民,其害乃甚于加赋。(《宋史》)”他认为天下财富是个定量,不是在百姓手里,就是在国库之中,你若想充实国库,如何能做到不与民争利呢?
因神宗信任王安石,司马光便辞去了枢密副使一职,回家潜心编纂《通鉴》一书。
治平三年(1066),宋英宗命司马光主持编纂《通鉴》,不久英宗早逝,继任的神宗又一头扎进了法家“富国强兵”的哲学中,司马光便不由加快了著书步伐。书成后,他顺势呈上《进书表》,表示自己“穷竭所有,日力不足,继之以夜”。
这部日以继夜赶出来的《通鉴》记载了从“三家分晋”到“五代十国”一千三百多年间的历史,作者以史为鉴,欲借“萧规曹随”等典故来提醒神宗恪守祖制,神宗阅后亦说:“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这便是今天《资治通鉴》书名的由来。
当时,保守派在司马光的努力下形成了一股合力,王安石被迫两次辞去相位。哲宗继位后(1085),临朝听政的高太后毅然启用司马光为相,数月间新法尽废,史称“元祐更化”。然而司马光只知一味守旧,对冗官冗费等问题却拿不出具体办法,这无疑给改革派落下了口实。
宋朝,不觉间已步入党同伐异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