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连续13个季度的下降后,信托资产规模首次出现回升。根据中国信托业协会最新披露数据,截至2021年二季度末,信托资产规模为20.64万亿元,较一季度环比增加0.26万亿元。
信托规模止跌回升
资产结构现积极变化
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所长翟立宏表示,资管新规发布以来,信托业进入艰难转型阶段,信托资产规模从2017年四季度末的26.25亿元峰值水平持续滑落。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临近结束,信托资产规模渐趋平稳,并在2021年二季度首次出现回升。
从时间点来看,尽管资管新规发布是在2018年4月,但2017年11月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便已下发,行业预期转向从那时候就已经开始。到2020年7月,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至2021年年底,目前剩余时间只有4个多月。“资管新规过渡期马上结束,到现在这个阶段,按道理该整改的基本整改完成,一些新的信托业务转型方向也已开始步入正轨,这或许是信托资产止跌回升的主要原因。”一位信托从业人员向记者表示。
该人士同时强调,比起关注信托资产规模回升,更应当关注结构上的变化。“信托行业乃至信托公司转型,从结构变化上体现在很多方面:从被动管理到主动管理,从金融、房地产领域到实体经济,从非标到标品、发展服务类信托等等。”
信托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二季度末,集合资金信托规模为10.37万亿元,占比进一步升至50.23%,而单一资金信托规模则同比下降23.98%至5.60万亿元,占比则降至27.15%,此外,管理财产信托规模同比增长28.89%至4.67万亿元,占比则升至22.61%。
翟立宏表示,基于信托资产来源的占比变化,可以明显看到信托业转型的成果。二季度末集合资金信托占比首次突破50%,较2017年末的37.74%上升12.49个百分点。相较之下,以通道类业务为主的单一资金信托的规模和占比则经历了长时间的连续下降,目前单一资金信托的规模已不足2017年末高点时的一半,占比则较2017年末的45.73%大幅降低18.58个百分点。
此前信托业协会特约研究员陈进也指出,信托资金来源的占比变化可以反映信托业务转型的情况。以通道类业务为主的单一资金信托占比近年来持续下降;集合资金信托占比近年来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与信托公司加大资产证券化信托、财产权信托业务布局力度相关,管理财产信托占比持续上升,这显示出信托财产来源在持续优化。
信托资金投向
证券市场规模剧增
与此同时,信托公司主动管理能力不断提升。据翟立宏介绍,投资类信托是信托公司向主动管理转型的重要领域。2020年二季度以来,投资类信托规模迅速接近事务管理类信托。二季度末投资类信托规模增至7.64万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5.33%,占比升至37.00%,同比上升12.31个百分点。此外,在监管明确要求压缩融资类信托的情况下,融资类信托规模自2020年三季度以来连续下滑。二季度末融资类信托规模降至4.13万亿元,同比大幅下降35.92%,占比降至20.02%,同比降低10.27个百分点。
另外一个信托转型结构变化体现在资金投向上。上述业内人士指出,“从信托业协会数据来看,信托资金投向工商企业多年来始终稳居首位,并且基本保持平稳上升趋势,代表信托行业对实体经济的重要支持。而去年三季度以来信托资金投向工商企业占比略有下降,主要还是因为信托公司大力发展标品业务,证券类信托规模大增。而且投向房地产和金融机构的信托资金始终在下降,说明房住不炒和去通道效果显著。”
值得注意的是,自2020年二季度以来,信托资金投向证券市场规模剧增,在5类投向中直接由占比最低一举跃升至目前的第二位。其中,投向债券类的增长最快,投向股票市场的其次,投向基金的则基本保持平稳。
翟立宏总结认为,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临近结束,信托业的业务转型也已取得一定成效。融资类与通道业务继续压缩,房地产信托规模得到有力管控,资金投向不断优化,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不断增强。同时,标准化投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证券市场信托的持续发展,信托资产规模在二季度迎来资管新规颁布后的首次回升。随着转型成果的显现,行业发展方向愈加明晰。未来,信托公司应继续积极推动业务转型,以满足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居民财富管理需求。
而上述业内人士则表示,信托公司在转型过程中防范风险、提高风险应对能力仍不容忽视。“目前信托踩雷仍时有发生,尤其是在房地产领域,在房住不炒基调下,房地产行业乃至房地产企业都出现变化,需要提高警惕及早做出应对。”该人士还指出,当前信托公司发展创新型业务是谋求转型的重要突破口,“比如服务类信托,像家族信托、慈善信托,或者积极拥抱碳中和、发展绿色信托,都是很好的发力点。此外,财富管理依旧是信托的重要内容,随着行业越来越规范健康,最终信托公司依旧要回归财富管理。”(记者 王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