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杨浦街头的“烟火气”中
有一抹熟悉的老味道
两面煎得金黄的牛肉煎包
【资料图】
滋滋冒油
前来购买的市民们
排了近十米长的队伍
等着香味四溢的煎包出锅
……
牛肉煎包、牛肉锅贴
搭配上一碗咖喱牛肉汤
这便是“一心斋”特有的非遗美味
//
平凉路1503号(近宁国路)的上海一心斋,店内牛肉煎包、咖喱牛肉汤、红焖牛筋等美食,至今保留着百余年前的味道。此外,绿豆冰、三黄鸡、酱牛肉、熏鱼、烤麸等,也是店内“必点”。2015年经上海市政府批准,一心斋清真菜制作技艺被认定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牛肉煎包
牛肉煎包售价4.5元,大概成人拳头大小。咬开一小口,汤汁涌出,唇齿留香;吃上几口,肉香、麦香和各种调料的香味融合均衡,令人回味无穷。消费者说,这里的牛肉煎包个头够大,牛肉味浓郁,上下两层“底板”吃着香脆,肉馅足够紧实,口感细腻且筋膜少。
每天早上,一心斋还没开始营业,门口就已有食客排队了……店里定制的平底锅,一次能煎50只左右。然而煎包销量大,每天卖出约100锅5000个煎包,仍供不应求。
牛肉煎包热销的秘密,在于“传承”。上海一心斋清真菜点制作技艺第三代传承人马旺林介绍,其祖父马业盛于1913年在山东曹县创办了“马记”清真饮食摊。当时曹县回民集聚,马业盛苦心钻研清真菜点的制作,“马记”的牛肉煎包、咖喱牛肉汤、酱汁牛肉等清真菜点,在当地名声鹊起。
后来,马家举家南迁至镇江一带,直至上世纪40年代末在黄兴路附近落地生根,50年代末马旺林随其父马兴邦进入了饮食行业。他刻苦钻研,成功传承了爷爷马业盛时期的老味道。
马旺林说,一心斋选用黄牛的牛霖肉,而牛霖肉里筋膜少,细腻且嫩。煎包内馅以牛肉为主,加入卷心菜后用生抽、老抽、十三香等调味。店内点心师傅介绍,牛肉煎包最后一味秘料,配方只有马旺林一人知道,每天清晨他第一个来店里亲自配料,是店里的第一“绝密”。
绿豆冰
在老字号“一心斋”里,外表朴实无华的“老上海刨冰”,在闷热天气中给市民带来清凉。白天,赤豆、绿豆、菠萝、草莓、芒果……来专窗买刨冰的人络绎不绝。不过,人气最高的,当属已经卖了64年的“老招牌”——绿豆冰了。
一个塑料杯、一根吸管、一个勺子,杯底是厚厚的绿豆料,顶上是一块大大的碎冰碴,朴实无华,却“实实在在”。煮得粘稠、绵密的绿豆加冰后,水淡豆甜。自盛夏开始,店里每天能卖出一千多杯。近年来,店里开发出菠萝冰、草莓冰等年轻人喜爱的新品,但卖得最好的仍是“经典款”。
四大招牌名菜
一心斋的清真菜点,融汇各地菜肴之长,又融入了本帮菜的风味,形成了独特的海派清真特色。近年来,店内也做了创新,研发推出八宝饭、牛肉月饼、定胜糕等产品,颇受食客欢迎。一起来看看店内的“四大招牌名菜”吧!
三黄鸡:清凉润口,入口即化。肉质滑嫩,皮脆骨软,鸡油的香味充斥在整个口腔中。
酱牛肉:色泽酱红,红润光亮。咸淡适中,酱香浓郁。肉质紧实,酥嫩不柴。
熏鱼:火候到位,外脆里嫩。料汁浓郁,回甘生津。
烤麸:浓油赤酱,咸甜多汁,甜中带咸,咸不压甜。嚼起来富有弹性,从小孔中渗透出来的酱汁令人回味无穷。
虽然已是闻名上海的非遗美味,但一心斋价格实惠,服务热情,充满了热闹的生活气息,来这里吃牛肉煎包、宴请亲朋的食客络绎不绝。与餐饮打了一辈子交道的马旺林,年近80岁依然精神矍铄,每天坚持到店里配料调味,各个角落都要巡视一遍,把好最后一关,“店里的客人来自全上海各个地方,最远的金山也有,人家来一次不容易。”
作为非遗技艺第三代传承人,马旺林说,想要让食客吃得好,就要在原料和工艺上下功夫,要用正规的牛羊肉、调料,结合传承的技艺,量要给得足,才是做到真正的传承。其次是要创新,100多年来坚持一种味道,真的能让食客一直买单吗?答案是不一定的。